我认为移民局审核标准也是按上面的排序作为优先级进行的,这意味着所有的技术移民申请人,都应该朝上面4点去努力,越靠前的将越是重点,而每当政策收紧时,越靠后的将越被认为是不务实的。

  此次新政,将旧条款中的第4条"are able to demonstrate an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settle in New Zealand."予以了删除,这一条款就是用来强调申请人需要向移民局证明有足够的定居能力的。移民局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通过移民面试来考核。定居能力主要是考评申请人是否了解新西兰的起居、医疗、教育等常识,比如孩子上学去哪里,生病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刚登陆时住在哪里等等,同时还会关注是否有可靠的亲戚或朋友在初期登陆时能提供必要的协助等等。

  有关定居能力的考察一般只针对离岸申请人,对于已经在岸的申请人通常不适用,比如留学生或已经在新西兰工作的人,因为已经在新西兰生活数年了,相对来说对新西兰的各方面都已经比较了解了,定居能力与离岸申请人自然是有区别的。

  移民局将此条款进行移除,意味着移民局的重心会转移到与新西兰有交集的申请人,不论是on-shore还是off-shore。这同时也说明移民局可能将不再重视传统的移民面试,这一点在后面的内容中很快得到了印证。

  二、移民局调整了有关定居与贡献能力的评定方式并修改了移民申请的条件
    [涉及SM1.5O Overview的调整,对旧政中SM21 Settlement and Contribution Requirements的移除以及SM3 Applying for residence的修改]

  新西兰一直将申请人的定居与贡献能力作为判断是否可以给予居留权的重要考评因素,尤其是对于贡献能力的确定,旧政中SM21则具体定义了这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在旧政SM21的指示下,一直以来,有三种情况可以被视为是对新西兰能做出贡献的:

  • 第一类是已经在新西兰技能就业的人(包括持有job offer);
  • 第二类是符合条件的新西兰留学生;
  • 第三类是不属于上面两种,但通过了移民面试的申请人;

  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以上三类人群,只要技术移民评分够上分数线了,是可以直接给予PR的。

  这里需要讨论一下第二类和第三类,先说说第二类,也就是新西兰的留学生,即留学移民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被认为是有贡献能力的。在过去的历史中,只有以下三种被SM21认为是有贡献的:

  • 2年full-time课程获得的研究生学位(硕士或博士);
  • 绝对紧缺专业;
  • 未来发展专业;

  基于这样的政策,2011年以前,有大量的留学生就读俗称的“短平快”的紧缺移民课程,包括一些学时较短的园艺、西厨、电工的证书或文凭课程,在毕业后就能获得到PR,那是一个“凭着紧缺课程毕业证领取绿卡”的时代,简称留学移民。

  不过在2011年之后,政策进行了一次收紧,移民局在一夜之间,将绝对紧缺专业以及未来发展专业从SM21中移除了,只剩下“2年full-time课程获得的研究生学位(硕士或博士)”才被认为是有贡献的。这个变化导致当年有大量就读紧缺专业毕业的留学生,虽然提交EOI时评分已经满足了要求(那时候>100分就有机会入选),但大量被给予求职工签,并没有再像以前一样直接给PR,移民局的收紧动作,标志着一个“短平快”留学移民时代的结束。

  也就是从那时起,所谓“短平快”的移民课程其实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现在还有遇到短平快移民课程的广告词,其实是已经换汤又换药了,因为2011年之后,就已经很少有留学生在一毕业后就能取得PR,绝大部分都被要求先找一份技能工作才能给予居民签证。

  那么再说说第三类申请人,也就是除了有工作和留学背景以外的申请人,这些申请人大部分都是离岸申请人,一般都会被移民局进一步评估,具体说是在经过面试之后,由内部讨论给出结果,那些面试表现优异的人将可能被直接给予PR,而被认为有一定潜力的申请人将被给予SMC Job Search Visa,也就是需要申请人找到一份技术性工作来向移民局坐实自己的贡献能力,这样才能被给予PR身份。

  以上所讲述的都是旧政SM21中的内容,移民局此次将SM21整个进行了删除,这意味着对贡献能力的考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贡献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被弱化了。那么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Objective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既然SM21整个被删除,那么新政后,技术移民申请如何才能获得批准?根据新政SM3-3.15中的要求,如果申请人在满足了所有的基本常规条件(如上 EOI分数,英语,品行,年龄等)以及有一份新西兰技能工作的offer或攻读过新西兰两年full-time的硕博学位是可以在直接获批PR的,无论是on-shore还是off-shore。


点击上图放大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