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找工作跟在国内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大部分本地公司更看重申请人过往的工作经验、性格以及诚信度,对申请人的学历并不十分看重,至少根据我自己参加过的大概20次与不同的公司的面试经验,询问过我关于学历、课程等信息的公司不超过5家,要求我提供学历证明的公司只有一家。可能这个统计数字并不能很全面地反映这个市场的习惯,但仍可见一斑,因此在准备求职信和简历时,不应花过多笔墨在这方面。

  提到求职信,以我在国内找工作的经历,求职信在整个过程中未必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新西兰,求职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某些情况下求职信甚至比简历更重要。招聘者(HR或中介)在收到求职意向时,第一眼看的往往不是简历,而是求职信,如果求职信写得不好或者没有引起招聘者的兴趣,那么你的简历很有可能连被打开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扔到某个角落里。求职信应该怎样写才算“好”,可以到一些专业的网站上查找信息和下载模板自行修改,个人建议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以下信息:

  • 你是谁;
  • 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个职位;
  • 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或你有什么特长,过往有什么相关的工作经验等);
  • 如何能联系到你;
  • 谢谢!

  与求职信一样,简历是求职者应聘时的第一块砖。根据许多HR和中介的经验,他们在浏览一份简历时会先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如果觉得感兴趣才会继续深入去了解,甚至进一步联系对方,而这个快速浏览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60秒,换句话说,如果求职者的简历无法在这黄金60秒内令对方产生欲望,则这个职位极有可能与自己无缘。因此,简历的内容和结构显得尤其重要。网络上有很多简历的模板,但不见得用模板写出来的就是一份好的简历,主要原因包括:

  • 没有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照套简历模板而忽略了结合自身的亮点,因为模板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信我者得救”的错觉,于是大家就往一个框架里填内容,反而忽略了页面排版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但是,各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很多时候一些关键的信息反而会被排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例如,浪费了太多空间在介绍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内容)和PERSONAL STATEMENT上,导致最重要的技能或项目经验被排到第二页才能显示。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也是很多人觉得明明自己的能力那么强,简历写得那么好,为什么就是没有人认同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自己一开始也在这个地方栽了不少跟头。其实并不是求职者的能力不够强,或者简历写得不够好,只是招聘者没来得及了解自己有多好,或者说,没有让招聘者很快地了解自己有多好,就挂了…… 
  • 简历中包含了过多的信息,这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不少人(又包括我自己)一开始会觉得自己的简历不够丰满,担心无法让招聘者留下较好的印象,而不断地添加不必要的内容,希望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有种高大上的感觉,认为自己不但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还超出了其要求,请了自己是对方走运、够眼光、有福气。其实这里有两个误区:第一,过多的信息会让招聘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求职者是否合适;第二,求职者过于优秀导致招聘者认为其不是合适的人选(第二点日后会专门提及)。如前面提到,招聘者浏览一份简历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60秒,信息量过大很多时候等价于没有重点、针对性弱,再加上很多洋人(泛指华人以外的人)的理解能力不强、不擅长归纳总结,所以即使你在简历中提到你拥有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和经验,如果招聘者没有看到或者没有捕捉到,其结果等同于你NOT QUALIFIED,还是挂了……
  • 一份简历用到底,某程度上这也是造成上面两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份模板并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内容,但同时大家也知道要写好一份简历需要花很多的心思,所以不少人在花了200%的精力完成了第一份简历后,从此这份简历就变成了自己的模板——无论申请什么公司什么职位用的都是它。然而事情有时未必就如想象中那样顺利,毕竟有很强的通用性往往意味着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实相当多的人在国内工作的时候都不止做过一类事情,比如做应用系统的人可能在某段时间里需要涉及一些数据库开发的工作,写程序的人在一些项目里又会涉及一些分析、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事情,试想一下在一份放之四海皆能用的简历里这些信息应该如何被揉合到一起而显得不臃肿……而且,新西兰大部分公司希望找的是一个专才(SPECIALIST)而不是通才(GENERALIST),虽然有些时候在岗位描述(JOB DESCRIPTIONS,即JD)中会希望申请人在专精某项工作的同时对其他一些相关的领域有所涉猎,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侧重点,例如,a PHP developer with MySQL development experience跟a MySQL developer with reasonable PHP exposure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职位。求职者如果寄望招聘者从一份万能型简历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不至于必挂(毕竟还是有招聘者——尤其是中介——会愿意多花点时间去了解求职者的情况,然后通过后续的对话来确定对方是否合适的人选),但成功率必然会大幅下降。
  • 简历中体现出自身条件太优秀,超出雇主的期望值太多,即所谓的OVERQUALIFIED。对于新移民来说,如果预期未来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在异地他乡还需要打工过日子的,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既无本地学历又无本地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人都愿意“纾尊降贵”接受比自己原来职位低的工作(注:原来在国内当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来到这里申请做技术员的不在此列,原因后述)。但要注意,这种“打折”是有限度的,事实上并不是你愿意降低自己的要求但求找到一份工作雇主就愿意给你机会,因为招聘者很可能认为你太优秀,这个职位无法匹配你的能力,也无法给你提供符合你能力的薪酬,虽然你目前愿意做,但很可能是由于你急需一份收入的原因,过段时间你很可能会因为各方面得不到满足(能力、野心、精神、金钱等)而产生去意。更多的雇主希望找到一个人能在这个职位上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一般认为2~3年),而不是一个能力很出色但很可能做不到几个月就跑路的人,往严重点的方向讲,那是招聘者失职。所以如果你用十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去申请一个ENTRY LEVEL的职位,结果很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顺利。
  • 没有留意简历中的细节。对比起一些执着于逗号后有没有多余的空格、表格的列宽行高是否一致等细节的香港人,新西兰人的要求远远算不上吹毛求疵,但如果一份简历里出现拼写错误或者明显的词不达意,显然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写过程序的人大概都会明白少了一个逗号或分号有时会对日后的排错和编译产生多少影响)。另外简历不需要精美,不过版面一定要整洁、易读。如果因为忽视这些可以避免的小毛病而导致失去一次面试的机会,不免让人感到可惜。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修改求职信和简历是个持续的过程,从第一个感举的职位开始到最终签定卖身契,每一次申请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调整(职位名称公司名字总得改吧……)。为此,我个人有如下建议:

  •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不同职位准备多份有针对性的求职信和简历;
  • 在投出申请前仔细阅读岗位描述中对申请人的技能要求,然后对求职信和简历的内容进行微调,包括内容、字眼、结构、各种技能排列的先后次序等;
  • 不要添加不必要的内容,例如性别、出生日期、照片等;
  • 习惯使用简练、清晰的表达,例如能用BULLET POINTS的就不要写完整的句子和段落;
  • 控制篇幅。一般情况下,求职信的篇幅应控制在一张A4纸的1/2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3;简历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页A4纸,能控制在一页的最好,但不是绝对。如果需要分页,第一页应摆放最重要的内容;
  • 写完后给别人看看,能否在30~40秒内捕捉到核心内容。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并非金科玉律,不过就我个人情况而言,经过一个月的疯狂调整后,我从一开始每投出30多封申请才有一次笔试/面试邀请(与雇主直接PK,不包括与中介的谈话后没有下文的对话)提高到后来的大约10封就有一次机会(事实上如果包括那三四次在我签约后才收到的面试邀请,这个数字会更好看一些),成效不可谓不大。

  另外由于投出去的简历多少会有些不同,在这里友情提示一点:要做好归档管理,便于日后面试时能找到同一份文件,以免准备面试时自己手上的与招聘者收到的那份版本不一样导致准备不充分。

  是否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了好的求职信和简历,从此就能一片坦途、平步青云,甚至冲上云霄了?不过现实恐怕会让大家失望,甚至胸闷一段时间。前面说过,求职信和简历是一块砖,但这块砖只有扔准了才是敲门砖,如果扔歪了只会砸了别人的窗,或者爆了别人的头……所以找工作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定位——你怎么看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在新西兰这个非常小的就业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在新西兰找工作的过程中,雇主与求职者大致上还是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了解和谈判(确实有例外,但我自己并没有遇到过,所以感觉上应该不多),所以我并不赞成为了有一份收入而过分压抑自己的要求,更不要乞求别人给自己一份工作。开放地、平等地与对方谈条件即可,毕竟大家并不是为了乞求别人才飘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上,不要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另外,我接触过的公司都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压价”行为(确实有一两家比市场上的均价低,但在面试前就已经说清楚他们最多只能提供这个数),换句话说,这些公司更希望自己满意而对方又做得开心,双赢。事实上我最后签约时公司开给我的条件比我面试时提出的期望还要高,所以大家并不需要太担心自己开的价码是否偏高,只要你证明自己值这个价钱而对方又认为没有超过预算的,就收工。换个角度说,如果你在面试时已经觉得对方没有给予你足够的尊重,那就应该认真考虑这是否你想要的工作。

首页.. 8 9 10 11 12